close

19932514189_f413354ca1_o.jpg 

我大學時期就參加了一個跨校性社團:

蝙蝠教育服務團隊,

現在更成為該社團的指導助教。

不論大學時期身為領導幹部,

到現在工作時期擔任輔導助教。

 

我一直對於「領導管理」很有興趣,

但是看了許多的領導書籍卻始終不得要領,

直到在TED上看到Simon Sinek所說的一句話:

「偉大的領導者就像家長一樣」

 

因此我開始閱讀《親子天下》與其他教養書籍,

而這本是我在茉莉二手書店買的。

 

很喜歡書本內頁的這一段話:

我們未必能為後孩子安排他們的未來,

但至少可以讓他們為未來做準備。

-小羅斯福

 

作者十八年前開始學習兒童心理學時,

第一次拜訪遊戲治療室時發現,

治療室的玩具跟家裡的沒兩樣,

在這裡能做什麼心理治療?」

唯一感到不同的,

只有沙盤與整齊排成一列的各種人物小玩偶。

因此學習期間有個問題一直在他的腦中盤旋;

「明明都是用相同的玩具陪孩子玩,

為什麼媽媽陪著玩就只是『遊戲』,

而遊戲治療師陪著玩就成了『治療』?

 

原來重要的不是用什麼道具玩遊戲,

而是拿著那道具與孩子們說什麼話、

如何產生互動,

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甚至影響程度還不一。

 

以下我整理這本書的幾個核心觀點:

1.孩子心靈上受傷的元兇

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

受到心理傷害得次數遠比生理傷害多,

而令人遺憾的是,

最常造成孩子心理傷害的。

簡單來說,

就是有些媽媽沒有正確的教養的方式

 

2.沒人天生想當壞小孩

孩子其實都想好好長大,

成為優秀的人才,

這是作者好幾年的時間裡,

進行過兩萬小時以上兒童心理治療後,

所下的結論。

 

3.我們輕忽了心理的創傷

被言語刺傷的傷口,

比起刀子刺傷的傷口還要難以回復。

有別於時間流逝就會自動恢復的身體傷口,

心裡的傷口則時會一輩子都流存於心中,

不停折磨著我們的心肝寶貝。

小孩其實都可望受傷的心靈,

可以有心愛的媽媽為他撫慰治療,

也想長成優秀傑出的人才。

 

4.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

若不了解孩子的行為原因,

只將焦點擺在如何解決問題,

就容易產生失誤。

我們的心肝寶貝會做出問題行為,

都是有原因的,

絕不會『沒有任何原因』就做出那些舉動,

找出原因是我們要優先處理的事。

因此諮商最需進行的重要課題,

便是找出孩子真正想獲得都是什麼。

而大人總是將焦點擺在孩子的問題行為上,

而非他們真正想要得到的東西,

因此才會不斷出現責罵孩子的情形。

 

5.孩子不能等出狀況再來關心

其實只要給孩子想要的愛與關注,

便能解決問題。

若在他做出問題行為時關心他,

問題行為就會日漸增多。

如果希望孩子可以做出更多好的舉動,

就請在他表現良好時給予關注,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

孩子的表現就會越來越好。

 

【學習資源推薦】

1. 推薦活動:卓越生命體驗營 (http://goo.gl/zuc4Du)

2. 推薦書籍:成功人士為什麼這麼在意書櫃 (大是文化)

3. 推薦專頁:生涯顧問 許峻瑋 (https:/goo.gl/QJMMDI)

46522271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生涯顧問-許峻瑋 的頭像
    生涯顧問-許峻瑋

    生涯顧問的學習筆記-許峻瑋

    生涯顧問-許峻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